辽宁省日前迎来一次强雨雪、寒潮、大风天气过程。在这次天气的“大考”中,辽宁省供热行业顺利通过了考验。其中,智慧供热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
智慧监管实现主动管理
据介绍,截至目前,沈阳、大连、锦州和朝阳等地都已经建立起覆盖全市的智慧化供热监管平台。辽宁省供热行业自此有了智慧化“大脑”,面向政府决策部门、供热主管单位、相关职能部门、供热企业和社会公众,提供一体化决策支持和供热信息发布服务。
据了解,沈阳市于2019年建成市智慧供热监管平台,目前已形成市区两级联动、数据共享的智慧供热监管预警指挥调度中心。在沈阳市智慧供热监管平台的大屏幕上,记者看到,沈阳的天气信息、服务项目小区和楼盘、热源厂、换热站及管网情况都实现了可视化查询。平台还展示了采暖期供水温度、标准温度与室外温度的对比曲线。如果监测点参数出现中断、质量不达标或其他故障,系统会以不同颜色的图标“报警”。管理人员通过平台移动端应用,足不出户就可以对各供热单位实行可视化监管和实时监控。对于市民投诉、突发事故处理和预警预报也可以实施监控指挥、现场处理及评估,及时发现并解决供热问题。
在这次大幅度降温过程中,沈阳市智慧供热监管平台及时发布了第1号供热调度令,供热单位全面加强运行组织,提前调整供热参数,确保用户室温达标。相关职能部门同时运用平台24小时监管供热单位热源厂、换热站供水、回水温度参数调整情况,发现未调整或参数调整不合理的,及时督促相关单位协调解决,实现了全市平稳供热。
智慧供热多方获益
智慧供热系统的建设和运营不仅有利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行业管理,确保市民家中暖和,供热企业也获得了良好的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。
位于沈阳市于洪新城的国惠环保新能源有限公司总供热面积1000余万平方米,供热管网总长度达到122.6千米。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从2018年起,他们就开始建设智慧供热系统,目前自动化投入率达90%以上。他们还采用物联网技术对辖区内所有热力站进行升级改造,建设了中心数据库。同时,与高校共同开发智慧供热负荷预测和决策控制系统,并于今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。
这套智慧供热系统给企业生产和管理装上了一颗聪明的“大脑”,既可以实现全天候按需供热,又可以监测热网运行数据,针对突发事故还能第一时间给出解决方案。系统既解决了多热源复杂大型管网的运行问题,降低了能源成本,又可以通过精准的流量控制,降低系统电耗。基于“数字孪生”模型,系统还将实现整个热网的数字化建设,为热网的扩建、改造和生产数据分析提供支撑。